八十七載懷虔誠初心 龍巖祖孫三代為烈士守墳

原標題:八十七載懷虔誠初心 祖孫三代為烈士守墳

圖為許秀英帶著孫女為許益飛烈士掃墓情景。



今年4月10日,《閩西日報》刊登張錫康采寫的《許益飛烈士的悲壯人生》定量填充機一文,我讀後心緒難平,內心震撼。深深地為許益飛烈士的英勇事跡所感動。

許益飛,又名許益輝,永定區峰市鎮俄生村人。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,在迎接南昌起義軍、三河壩戰鬥、井岡山會師中,多次見到毛澤東、朱德,聆聽偉人教導,堅定理想信念,跟著中國共產黨幹革命。他身為中共梅縣松江區委書記、赤衛隊長,掌握黨的許多機密,但被捕後威武不屈,受盡酷刑,殺頭挖心無所畏懼,不叛黨,不泄密。在生死關頭,他關心別人,掩護同志,堅持到最後,自己被俘而英勇犧牲。

近日,筆者專程前往烈士傢鄉,尋訪烈士遺蹤。自動分料機推薦

許益飛的父母早亡,他回到傢中,均由兄嫂照顧。許益飛被敵人殺害後,頭顱被懸掛在炮臺上示眾。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,許益飛的嫂嫂劉有娣等人冒著危險,偷偷取下烈士頭顱,準備安葬,卻被敵人發現。劉有娣遭敵毒打,關進牢房。出獄後,他們又冒著危險,悄悄安殮。

苦難的生活,使37歲的劉有娣失去瞭丈夫,為守護烈士的墳塋,她不改嫁。抱養瞭出生才40天的許養娣為養女。每年清明節,都帶著養女許養娣,冒著危險,躲過敵人關卡,翻山越嶺步行20多裡為烈士掃墓。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舊社會,民不聊生,舊墳未幹,又添新墳。幾年後,許益飛烈士的土塋被覆蓋瞭。一時找不著烈士墳塋,劉有娣也不放棄,便在掩埋烈士的土塋附近,擺開祭品,點燃香燭,祭奠英靈,堅守20年,從不間斷。

新中國成立後,1950年劉有娣將烈士遺骸找到、裝撿,挑回傢鄉,立碑安葬於大園小學操場旁小山上。每年清明節,少先隊員都前往敬獻花圈。劉有娣也風雨無阻前往祭掃。

許養娣在苦水裡泡大。她立志傳承烈士香火,招一夫婿,生一女許秀英。夫婿不堪貧苦,要求許養娣攜3歲女兒,返廣東原籍。許養娣不允。夫婿不辭而別,從此祖孫三人相依為命,每年堅持為許益飛烈士掃墓。有一年,傢中實在拿不出“三牲”供品,她們隻得帶上傢中僅有的三個紅薯,上山采瞭把竹筍和野花,以此祭奠。

1972年,風燭殘年的劉有娣老人去世。許養娣體弱多病,祭祀烈士的擔子落到瞭15歲的許秀英肩上。許秀英牢記祖母囑咐:“許益飛公公的香火不能斷呀!”她積極進步,15歲入團,成為鄉裡最年輕的婦女代表。後來,與本村一位退伍軍人結婚,生有一子二女。

1998年,建棉花灘水庫電站,許益飛烈士墳墓處於庫區淹沒區內。許秀英夫妻隻得再挖起烈士金罌,移葬於烈士傢鄉黃崗坪的較高山岡。如今61歲的許秀英又帶著兒女和孫女堅持掃墓。

從1930年許益飛烈士犧牲至今,他的唯一親屬 劉有娣、許養娣和許秀英一傢,87年如一日,為烈士守墳!87年來,他們年年祭掃,雖未獲得“烈屬”名分,卻依然無怨無悔堅守。

(閩西新聞網)

編輯:v_betthuang

>
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



掃描左側二維碼下載新聞客戶端 更多驚喜送給你

想瞭解福建古聞、習俗、人文、美食等可以訂閱精品原創欄目《光陰福建》

《翁進談心》有專傢為你解讀情感方面的問題,讓你生活更加美滿。

關註原創欄目《康師父》,可以瞭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,讓你更為養生。

台中食品機械
arrow
arrow

    ake086cc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